中国大学mooc食品微生物学(徐威)试题及答案-凯发k8天生赢家
优课联盟题库 4326
第十二章
单元测验
1、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中哪些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
a、高温高湿
b、高温
c、高湿
d、低温
2、( )是一种强烈的肝脏毒,对肝脏有特殊亲和力并有致癌作用,它主要强烈抑制肝脏细胞中rna的合成,破坏dna的模板作用,阻止和影响蛋白质、脂肪、线粒体、酶等的合成与代谢,干扰动物的肝功能,导致突变、癌及肝细胞坏死。
a、黄曲霉毒素
b、黄变米毒素
c、蠊刀菌毒素
d、杂色曲霉毒素
3、下列细菌中属于引起食物中毒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是( )
a、芽孢杆菌
b、变形杆菌
c、乳杆菌
d、链球菌
4、下列哪项是肉毒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
a、肉毒梭菌产生的内毒素
b、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
c、肉毒梭菌产生的芽孢
d、肉毒梭菌营养体
5、( )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
a、细菌食物中毒
b、真菌食物中毒
c、化学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6、下列哪些特点不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
a、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b、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
c、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其次是植物性食物
d、具有很强的流行和传染性
7、下列哪种细菌不分解蛋白质,即使大量存在,食品在感官上也无明显变化,无异味,因此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a、葡萄球菌
b、肉毒梭菌
c、蜡样芽孢杆菌
d、变形杆菌
8、在下面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由大肠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
a、未经处理的人类粪便直接用于蔬菜和植物的施肥
b、熟食品未低温保藏
c、动物性食品被人类带菌者、带菌动物以及污水、容器和用具等的污染
d、以上都是
9、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我国居首位。
10、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存在于肠道,同属于肠道致病菌,而作为食品卫生检验的指标菌。
11、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包括活菌感染和毒素中毒( )。
12、黄变米是由一种青霉菌引起的。( )
13、霉菌毒素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基质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通情况等。( )
第一章 绪论
单元测验
1、第一个真正观察到并描述细菌的人是( )。
a、j.watson
b、robert hooke
c、列文虎克
d、巴斯德
2、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有很多,除了( )。
a、证明乳酸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b、发现了结核杆菌
c、研究狂犬疫苗
d、开创了免疫学
3、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
a、证明微生物致病
b、认识微生物形态
c、区别细菌与病毒
d、驳斥自然发生学说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中( )决定了其余4个共性。
a、生长旺,繁殖快
b、吸收多,转化快
c、体积小,面积大
d、适应强,易变异
5、微生物学发展史中科学家e. buchner是( )。
a、生物化学的奠基人
b、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c、细菌学的奠基人
d、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6、( )不属于真核类。
a、支原体
b、酵母菌
c、霉菌
d、蕈菌
7、在分类系统中细菌、蓝细菌皆属于( )。
a、原核生物
b、原生动物
c、真核生物
d、多细胞
8、微生物由于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以二分裂繁殖等原因,所以容易发生变异。( )
9、微生物由于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以二分裂繁殖等原因,所以容易发生变异。( )
10、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科赫,他是微生物的先驱。( )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单元检测
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 )成分比阴性菌的高。
a、肽聚糖
b、磷壁酸
c、类脂质
d、蛋白质
2、细菌因细胞壁肽聚糖“散架”而死亡,这是由于溶菌酶易于水解( )而致。
a、α-1,2糖苷键
b、α-1,4-糖苷键
c、β-1,2-糖苷键
d、β-1,4糖昔键
3、类脂a是革兰阴性菌( )的物质基础。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细胞壁
d、半乳糖
4、荚膜多糖的染色法被称作
a、正染色
b、革兰染色
c、芽孢染色
d、背景染色
5、有些细菌中含有的无毒、可塑的重要内含物是( )
a、淀粉
b、phb
c、半乳糖
d、糖原
6、下面哪种结构( )和细菌的遗传物质转移有关
a、鞭毛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芽孢
7、芽孢的( )含有dap-ca 和抗热性酶 ,因此它赋予芽孢抗热性。
a、芽孢核心
b、芽孢皮层
c、芽孢衣
d、芽孢壳
8、革兰染色法乙醇正确脱色步骤后,革兰阴性菌呈现( )。
a、呈现蓝紫色
b、呈现红色
c、呈现无色
d、呈现蓝红色
9、原核生物细胞膜的两个成分是( )。
a、核酸和糖类
b、atp和肽聚糖
c、蛋白质和脂类
d、dna和rna
10、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是( )。
a、肽聚糖
b、磷壁酸
c、外膜
d、脂多糖
11、革兰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
a、结品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番红复染
12、dpa-ca为( )这类结构所特有。
a、荚膜
b、鞭毛
c、菌毛
d、芽孢
13、细菌的呼吸链在( )上。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线粒体
d、核物质
14、( )是没有细胞壁,却可以在自然环境下独立生活的原核细胞型生物。
a、衣原体
b、噬菌体
c、伴胞晶体
d、支原体
15、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许多著名常用的抗生素都是( )的代谢产物。
a、链霉菌属
b、小单胞菌属
c、诺卡菌属
d、放线菌属
16、下列结构中( ),哪一个对环境条件最敏感?
a、支原体
b、原生质球
c、原生质体
d、l-型细菌
17、下面哪些微生物是酸奶制作中的常用发酵菌剂
a、嗜热链球菌
b、枯草芽孢杆菌
c、保加利亚乳杆菌
d、沙门菌
18、下面哪些关于链霉菌菌落特点的描述是正确的?
a、较大且扩散生长
b、较小且不蔓延生长
c、菌落疏松
d、菌落致密
19、所有细菌都有细胞壁。( )
20、放线菌属于多细胞原核微生物。( )
21、g 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一层,通常含有肽聚糖层;g-细菌细胞壁有多层,,主要含有外膜和肽聚糖层
22、所有的细菌都没有核膜和被摸包裹的细胞器。( )
23、细菌革兰染色反应的差异是因其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差异。( )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单元测验
1、酵母菌的有性生殖是产生( )。
a、卵孢子
b、子囊孢子
c、孢囊孢子
d、接合孢子
2、根霉菌无性/有性孢子的类型为( )。
a、分生孢子/接合孢子
b、分生孢子/子囊孢子
c、孢囊孢子/接合孢子
d、孢囊孢子/子囊孢子
3、根霉(rhizopus)与貌美的主要区别是产生( )。
a、假根
b、足细胞
c、菌核
d、菌索
4、啤酒酵母的有性生殖是产生( )。
a、卵孢子
b、子囊孢子
c、孢囊孢子
d、接合孢子
5、酵母菌细胞壁中含有( )。
a、甘露聚糖
b、葡聚糖
c、几丁质
d、a项和b项
6、酵母菌主要生长在( )。
a、偏酸的含糖环境中
b、偏碱的含糖环境
c、中性环境
d、偏碱的无糖环境
7、产生青霉素的真菌为( )。
a、毛霉
b、根霉
c、曲霉
d、青霉
8、裂殖醇母的无性繁殖方式是( )。
a、芽殖
b、裂殖
c、分生孢子
d、担孢子
9、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差别在于( )
a、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
b、真核生物有一个单个染色体
c、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d、真核生物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分裂
10、在霉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菌丝为( )。
a、基质菌丝
b、气生菌丝
c、繁殖菌丝
d、孢子
11、啤酒酵母的生活史属于( )
a、单倍体型
b、双核体型
c、单双倍体型
d、双倍体型
12、霉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
a、3.0-4.0
b、4.5-6.0
c、7.0-7.5
d、8.0-9.0
13、真菌通常是指( )。
a、所有的真核微生物
b、具有丝状体的微生物
c、霉菌、酵母和蕈菌
d、霉菌和酵母菌
14、曲霉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 )。
a、菌丝片断
b、芽殖
c、裂殖
d、分生孢子
15、某些酵母菌出芽繁殖,子细胞和母细胞不分开,通常称为( )。
a、有隔菌丝
b、无隔菌丝
c、假菌丝
d、菌丝
16、下面哪些( )霉菌属于单细胞霉菌
a、毛霉菌
b、青霉菌
c、根霉菌
d、曲霉菌
17、厚垣孢子兼有哪些功能( )
a、霉菌的有性繁殖方式
b、霉菌的无性繁殖方式
c、霉菌的休眠体
d、霉菌的营养菌丝
18、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存在着执行生物氧化作用的电子传递链。( )
19、生产酱油是利用米曲霉产生的蛋白酶。( )
20、酵母菌可将淀粉经发酵后生成酒精。( )
21、吸器和假根都是营专性寄生吸收营养的菌丝的特殊形态。( )
22、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都是单倍体有性孢子。( )
23、假菌核是一种休眠的菌丝组织,由菌丝密集交织在一起。
24、霉菌的有性繁殖不如无性繁殖发生的频度大( )。
第四章 病毒
单元测验
1、第一个发现的植物病毒是( )。
a、cmv
b、tmv
c、fmdv
d、aiv
2、在人类传染病中,危害最大的病毒是( )。
a、aiv
b、hiv
c、hbv
d、hsv
3、下列不属于病毒的特点是( )。
a、超显微
b、无细胞结构
c、专性寄生
d、对抗生素敏感
4、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无性二分裂法
b、无性孢子
c、有性孢子
d、复制
5、下列病毒结构中哪一个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
a、囊膜
b、衣壳蛋白
c、病毒rna
d、基质蛋白
6、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sars-cov属于( )。
a、冠状病毒科
b、正粘病毒科
c、副黏病毒科
d、小rna病毒科
7、以下不属于动物病毒侵入方式的是( )。
a、移位
b、注射方式
c、膜融合
d、内吞
8、最蠢的病毒是哪一种?()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天花病毒
c、麻疹病毒
d、a型流感病毒
9、下面关于人类免疫缺陷型病毒(hiv)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有中间储存宿主
b、rna病毒异变异
c、急性感染,症状明显
d、尚未开发出有效的疫苗
10、动物病毒的常用培养方式是( )。
a、人工培养基
b、鸡胚培养
c、用微生物培养
d、用植物叶片接种
11、tmv病毒粒子的装备方式是( )。
a、自我装配
b、指导装配
c、诱导装配
d、裂解装配
12、下面哪种成分是病毒囊膜上的重要结构( )。
a、dna
b、rna
c、蛋白质
d、刺突
13、以下可以是非结构蛋白的是( )。
a、囊膜蛋白
b、衣壳蛋白
c、基质蛋白
d、dna聚合酶
14、下面关于病毒蛋白质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蛋白质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b、蛋白质具有保护作用
c、蛋白质决定感染的特异性
d、蛋白质决定病毒的抗原性
15、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是( )。
a、na和np
b、np和m
c、na和ha
d、ns和ha
16、在病毒的大分子合成阶段,下面哪个时期合成的蛋白质不是病毒的外壳蛋白质
a、早期蛋白
b、中期蛋白
c、晚期蛋白
d、都不对
17、温和性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式是
a、整合态
b、营养态
c、游离态
d、以上都不是
18、复杂的病毒可以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19、病毒对宿主吸附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病毒表面特定的蛋白质结构
20、亚病毒是指只含有核酸或蛋白质成分的病毒
21、有尾噬菌体感染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表面的伤口进入的。
22、病毒粒子与敏感细胞的静电吸附属于可逆吸附,没有特异性
23、病毒的主要成分是() 和()
24、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的关系,可以将噬菌体划分为( ) 和 ( )
第五章 微生物营养
单元测验
1、鉴别培养基通常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例如用淀粉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根据培养基中加入碘液后,菌落或菌苔周围是否形成蓝色情况来鉴别()
a、蛋白酶菌株
b、产淀粉酶菌株
c、产脂肪酶菌株
d、纤维素降解菌株
2、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中需要耗能但不改变溶质分子结构的是()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移位
3、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情况是
a、绝对不能利用无机碳源
b、绝对不能利用有机碳源
c、利用有机碳源为主,利用无机碳源为辅
d、利用无机碳源为主,个别偶尔能利用有机碳源
4、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条件( )
a、135~140℃,15min
b、72℃,15min
c、121℃,15~30min
d、100℃,15~30min
5、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
a、葡萄糖
b、nacl
c、维生素b
d、淀粉
6、需要载体但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是( )
a、促进扩散
b、主动运输
c、基团转位
d、简单扩散
7、以有机物氧化提供能量,同时以有机含碳化合物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营养类型是( )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化能异养型
d、光能异养型
8、杀灭细菌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 )
a、煮沸法
b、紫外线照射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气灭菌法
9、需要载体且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是( )
a、促进扩散
b、主动运输
c、基团转位
d、单纯扩散
10、( )含有化学成分都是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的培养基
a、天然培养基
b、合成培养基
c、半合成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11、含糖量比较高的培养基,应选择下面哪一个条件灭菌比较合适?
a、63°,半小时
b、71°,15秒
c、121°,15-20分
d、115°,15-20分
12、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 )
a、有机物
b、还原态无机化合物
c、氧化态无机化合物
d、日光
13、某一需要生长因子才能生长的微生物,,为使其能在基本培养基上很好生长需加入( )
a、葡萄糖
b、乳糖
c、蛋白质
d、氨基酸或维生素
14、促进扩散主要适合于下面哪种微生物的物质运输?()
a、细菌对糖的运输
b、酵母菌在厌氧条件下对某些糖的运输
c、适合于所有微生物对糖的运输
d、不适合任何微生物
15、微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方式为( )
a、被动扩散
b、主动运输
c、促进扩散
d、基团转位运转
16、下面哪种元素是微生物需求量最大的?()
a、c
b、n
c、p
d、s
17、下面哪几种物质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为
18、微生物四种营养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按照()划分的?
a、c源
b、n源
c、p源
d、能源
19、琼脂是配制细菌固体培养基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20、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是相对的。
21、水是微生物生长所所必需的,但不提供营养。
22、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叫完全培养基。
23、衡量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的指标,是以是否能杀死芽孢为标准。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
单元测验
1、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是最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条主流代谢途径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磷酸解酮酶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是( )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磷酸解酮酶途径
3、由丙酮酸开始的其他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物是丁酸、丁醇、异丙醇的发酵是
a、混合酸发酵
b、丙酸发酵
c、丁二醇发酵
d、丁酸发酵
4、酵母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的区别是( )
a、糖酵解途径不同
b、发酵底物不同
c、丙酮酸生成乙醛的机制不同
d、乙醛生成乙醇的机制不同
5、下列代谢方式中,能量获得最有效的方式是( )
a、发酵
b、有氧呼吸
c、无氧呼吸
d、化能自养
6、下面对于好氧呼吸的描述( )是正确的
a、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无机化合物
b、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有机化合物
c、电子供体是无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
d、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
7、无氧呼吸中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是( )
a、还原型无机化合物
b、氧化型无机化合物
c、某些有机化合物
d、氧化型无机化合物和少数有机化合物
8、以下关于厌氧微生物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呼吸,但是不利用氧气
b、不进行呼吸,因为呼吸过程需要氧气
c、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光合成作用生成所需atp
d、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糖酵解作用产生所需atp
9、以下哪个描述不符合次级代谢及其产物( )
a、次级代谢的生理意义不像初级代谢那样明确
b、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不受细胞的严密控制用菌
c、发生在指数生长后期和稳定期
d、质粒与次级代谢的关系密切
10、酵母1型发酵的条件是
a、酸性、厌氧
b、酸性、好氧
c、3%亚硫酸氢钠,ph7
d、7.6%的弱碱
11、微生物emp、hmp、ed和pk四种途径产生的丙酮酸哪里去了
a、全部排出细胞外
b、发酵
c、全部进入tca
d、根本没产生丙酮酸
12、产生甘油、乙醇和乙酸的是
a、细菌酒精发酵
b、酵母1型
c、酵母2型
d、酵母3型
13、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来
a、同型酒精发酵
b、异型酒精发酵
c、同型乳酸发酵
d、异型乳酸发酵
14、乳酸发酵产物中主要是乳酸和乙酸的发酵是
a、同型乳酸发酵
b、双歧发酵
c、异型乳酸发酵
d、同型乙醇发酵
15、产气肠杆菌区别于大肠杆菌的vp实验是利用了
a、2,3-丁二醇的中间产物——乙酰甲基甲醇
b、2,3-丁二醇的中间产物—— 2,3-丁二醇
c、2,3-丁二醇的中间产物——二乙酰
d、2,3-丁二醇的中间产物——丙酮酸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单元测验
1、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病毒
b、灭菌
c、防腐
d、化疗
2、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 )
a、稀释平板法
b、滤膜培养法
c、稀释培养法
d、涂片计数法
3、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 )
a、稀释平板法
b、滤膜培养法
c、稀释培养法
d、涂片计数法
4、代时是指( )
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
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
c、培养物生长的时间
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5、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期?( )
a、死亡期
b、稳定期
c、延迟期
d、对数期
6、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7、对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
a、比浊法
b、显微镜直接计数
c、干细胞重量测定
d、平板菌落记数
8、用比浊法测定生物量的特点是( )
a、只能用于测定活细胞
b、易于操作且能精确测定少量的细胞
c、难于操作但很精确
d、简单快速,但需要大量的细胞
9、下列属于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是?
a、离心后测体积
b、过滤法测干重
c、比浊法
d、生理指标法
10、在生产实践中,为了获得大量菌体或与菌体生长相平行的某些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醇时,可采用?
a、恒化法
b、恒浊法
c、恒温法
d、恒定ph法
11、同一种微生物由于环境中的ph不同可能积累不同的代谢产物。( )
12、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倍增时间。( )
13、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时间为代时。( )
14、一般而言,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细胞最大。( )
15、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出的菌数多。( )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单元测验
1、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或蛋白质的酶作用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选择性地破坏这些细胞成分,然后分别于无毒的r型细胞混合,结果发现,只有()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作用,说明()是转化所必需的转化因子。
a、rna
b、蛋白质
c、dna
d、毒素
2、插入序列和转座子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携带有编码转座酶的基因,该酶是转移位置,即转座所必需的;另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的两端都有()
a、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b、插入序列
c、转座子
d、不重复序列
3、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密码子(uaa, uag, uga)。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产生截短的蛋白质,这种基因突变是()
a、同义突变
b、错义突变
c、无义突变
d、移码突变
4、f´是携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f´ × f-的杂交与f × f-不同的是供体的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一起转入受体细胞,并且不需要整合就可以表达,实际上是形成一种部分二倍体,此时的受体细胞也就变成了()
a、f
b、f´
c、f-
d、f
5、形成转导颗粒的噬菌体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烈性的,主要的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的(),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
a、裂解机制
b、包装机制
c、识别机制
d、侵入机制
6、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的随机(),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株。
a、重组频率
b、融合频率
c、突变频率
d、调控频率
7、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入受体菌,通过交换重组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一种基因转移方式是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原转变
8、操作简便、高效,保藏期一般可达到15年以上,是公认的菌种长期保藏技术之一,并且适用于各类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a、斜面传代培养保藏法
b、矿物油中浸没保藏
c、液氮冷冻保藏技术
d、普通冷冻保藏技术
9、下列实验可以用于致癌物的筛选的是
a、ames试验
b、avery试验
c、griffith试验
d、巴斯德试验
10、下列属于致育质粒是( )
a、r质粒
b、col质粒
c、m质粒
d、f质粒
11、1956年,h. fraenkel conrat用烟草花叶病毒所进行的拆分和重建实验,结果也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基础。
12、质粒作为细胞中的主要遗传因子,携带有在所有生长条件下所必需的基因。
13、f质粒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现象有关的质粒,携带f质粒的菌株称为f ,f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菌株称之为hfr。
14、在f × f-的接合作用中,是f因子向f-细胞转移,含f因子的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也被转移,杂交的结果仍是供体细胞为f 细胞,受体细胞为f-细胞。
15、转导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两种类型,在普遍性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而在局限性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
单元测验
1、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
a、假单胞菌
b、根瘤菌
c、蓝细菌
d、自生固氮菌
2、在较深的湖泊和水库等淡水生境中,厌氧光合细菌集中生长的区域是( )
a、沿岸区
b、浅水区
c、深水区
d、湖底区
3、人体正常菌群与人类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b、寄生
c、互生
d、拮抗
4、蛭弧菌与细菌的关系属于( )
a、竞争
b、互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共生关系
5、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 )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拮抗关系
6、下列生物中( )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
a、蚯蚓
b、原生动物
c、细菌
d、植物根系
7、在土壤的环境中多数细菌见于()
a、土壤的最深部分
b、在最表面的几毫米
c、仅在有大量沙的地方
d、最上面的625px处
8、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池塘水
b、海洋中部
c、大湖中心
d、地下水
9、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
a、嗜酸
b、嗜碱
c、嗜热
d、嗜盐
10、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中的()
a、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其中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
d、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磷
11、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时,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协同完成的,乙种微生物以甲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 )
a、互生关系
b、拮抗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12、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牛、羊等)之间的关系为( )
a、互生
b、拮抗
c、寄生
d、共生
13、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o2,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物质营养、co2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a、互生关系
b、拮抗关系
c、寄生关系
d、共生关系
14、下列哪些过程是农业生产不利的( )
a、硝化作用
b、反硝化作用
c、固氮作用
d、氨化作用
15、在多数土壤中合有丰富并且各不相同的微生物群落,包括原生动物、蓝细菌、藻类、细菌和真菌。
16、细菌也寄生于原生动物细胞内,并从原生动物获得营养,但这并不是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
17、在自然界氮元素的循环中,为整个生物圈开辟氮素营养源的生物固氮作用,只有原核生物才能进行。
18、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碳、氮元素含量过高,从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19、菌根是细菌与植物结合形成的共生体。
第十一章
单元测验
1、我国卫生部门规定,每1l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不可超过( )
a、1个
b、3个
c、5个
d、10
2、( )是果汁中所含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类微生物
a、细菌
b、放线菌
c、酵母菌
d、藻类
3、由微生物分解食品中的糖类物质而引起的腐败变质,习惯上称为()
a、腐败
b、酸败
c、发酵
d、都不是
4、食品中水分含量决定了生长微生物的种类,一般来说,含水分较多的食品,( )容易紧殖。
a、细菌
b、霉菌
c、酵母菌
d、放线菌
5、脂防自身氧化以及水解所产生的复杂分解产物,使食用油脂或食品中的脂肪带有明显特征:首先是( ),这是脂肪酸败最早期的指标。
a、酸度上升
b、基反应阳性
c、过氧化值上升
d、凝固点下降
6、各种食品都具有一定的氢离子浓度。动物食品的ph值一般在( )
a、2~5
b、5~7
c、6~7
d、7~8
7、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活度(aw)值为( )
a、霉菌<细菌<酵母菌
b、霉菌<酵母菌<细菌
c、细菌<酵母菌<霉菌
d、酵母<细菌<霉菌
8、由微生物引起蛋白质食品发生的变质,通常称为( )
a、腐败
b、酸败
c、发酵
d、都不是
9、引起浓缩果汁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芽孢杆菌
b、乳酸菌
c、酵母菌
d、霉菌
10、巴氏消毒法属于( )
a、加压杀菌
b、常压杀菌
c、超高温瞬时杀菌
d、微波杀菌
11、当乳的自身杀菌作用消失后,静置于室温下,可观察到乳所特有的菌群交替现象,当酸度降低至ph值3.0~3.5时,绝大多数的细菌受到抑制或死亡,这时开始进入( )阶段。
a、抑制期
b、乳链球菌期
c、乳杆菌期
d、真菌期
12、鲜肉变质过程中,细菌由肉的表面逐渐向深部侵入,同时细菌的种类也发生变化,呈现菌群交替现象,深层肉中已有细菌生长,主要是腐败杆菌,是( )时期的特点。
a、需氧菌繁殖期
b、兼性厌氧菌期
c、厌氧菌期
d、均有可能
13、在引起罐藏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中,( )多为兼性厌氧菌,发酵糖产生co2而造成腐败胀罐。
a、酵母菌
b、霉菌
c、放线菌
d、病毒
14、属于感染型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有( )
a、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沙门氏菌
d、黄曲霉
15、能够直接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有( )
a、甲醛
b、新洁而灭
c、山梨酸
d、石炭酸
16、肉、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容易受到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很强的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等肠道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 )
17、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细菌容易繁殖;含水分少的食品,霉菌和酵母菌则容易繁殖。( )
18、绝大多数酵母不能使淀粉水解。( )
19、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作用范围相对较窄,仅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具有抑制作用。( )
20、一般情况下,微生物在高渗透压的食品中有一定的抵抗力,较易生长,而在低渗食品中,微生物常因脱水而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