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mooc趣味符号学试题及答案-凯发k8天生赢家

超星问答 6875
第一章 符号的基本品质

第一章章节测试

1、解释意义( ),是符号的第一必要条件。
    a、在场
    b、出场
    c、不在场
    d、在现场

2、意义一旦在场,符号学就( )。
    a、退场
    b、出场
    c、显现
    d、出现

3、任何符号或物,都是( )。
    a、语言符号
    b、纯粹物
    c、纯符号
    d、“物-符号”二联体

4、任何东西是符号还是物,是( )。
    a、不固定的
    b、固定的
    c、肯定的
    d、绝对的

5、任何东西是符号还是物,取决于( )。
    a、它所在的位置
    b、特定场合的具体解释
    c、它的形象
    d、它的表现

6、符号的意义( )存在于符号之中。
    a、客观
    b、并非客观
    c、绝对
    d、明显

7、( )就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
    a、意义
    b、物
    c、客体
    d、符号

8、任何符号都是( )的再现。
    a、片面
    b、全面
    c、侧面
    d、正面

9、物的缺失,( )成为符号。
    a、不可能
    b、不能
    c、绝对不能
    d、有可能

10、符号既可以“代表”对象,也可以( )对象。
    a、反映
    b、模仿对象
    c、创造对象
    d、赞美对象

11、零符号就是( )的符号。
    a、物的缺失但仍被感知到携带意义
    b、没有意义
    c、没有符号
    d、什么也没有

12、仪式作为符号,对象在( ),解释项却在未来。
    a、现在
    b、过去
    c、未来
    d、瞬间

13、解释者把某个感知理解为携带着某种意义,它就成为某种意义的符号。

14、意义不在场,符号就不在场。

15、任何东西能否成为符号取决于解释者。

16、我们的生活有时需要符号,有时不需要符号。

17、人类离开符号就不能生存。

18、石头不是石头才是符号。

19、一个物可以变成实用符号,但不能变成艺术符号。

20、物的缺失也可能被感知到携带意义,也可能成为符号。

21、符号经常不依靠对象,而是反过来创造对象。

22、符号是片面化的。

23、符号不是所指的对象,只是与所表达的意义相关的某些感知的临时集合。

24、符号形式不完全是符号存在的方式。

25、符号是表达意义的,意义已经存在,等待符号来表达。

26、仪式有可能取代意义而成为意义本身。

27、符号形式,目的是表达意义,有时候却比意义更重要。

第二章 符号的解释

第二章章节测试

1、符号是用来( )
    a、表达意义的
    b、传送意义的
    c、解释意义的
    d、解释意义,但解释的意义可以不固定

2、作者和文本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作者就是小说文本中的“我”
    b、作者可能是小说文本中部分的“我”
    c、小说中的“我”必须和作者是同一性别
    d、小说中“我”必须和作者长得很像

3、符号的解释者( )
    a、只能解释出一种意义
    b、可以是社群主体
    c、不能从不同方向解释符号意义
    d、解释歧义越多,意义越丰富

4、符号不一定有发送者。

5、符号解释者可以创造一个符号发送者。

6、名字作为符号其中之一是为了区别是此人与彼人

7、药品名称,作为符号,最重要的区分是吸引人注意

8、邵雍制造出的杜鹃北来的符瑞故事,没有意义

9、解释中出现歧义是正常的。

10、符号是用来表达、传送、解释意义的。

第三章 像似性

3.3 像似性与通感与艺术的出位之思2随堂测验

1、像似性可以分为哪三种呢?

第三章章节测试

1、“神话式思维”可以具体为:
    a、食龟长寿
    b、吃藕粉美白
    c、吃鱼泡收子宫
    d、梦中飞翔代表腾达

2、下面哪些对象和符号之间存在像似性?
    a、一个人和他的照片
    b、股票和它的升降曲线图
    c、两种连号码都一致的真假钱币
    d、倾泻的瀑布与爽快的个性

3、下面哪一种描述运用了通感
    a、柔和的嗓音
    b、红色的太阳
    c、晨钟云外湿
    d、天地一沙鸥

4、民间很多食物疗法依靠的是一种像似思维 。(

5、同一种食物禁忌是所有文化共享的思维方式。

6、香水像似某种花卉是比喻像似

7、“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是一种通感表述。

8、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绝对关联。

9、指鹿为马从语言学上说是一种符号的约定俗成。

第四章 指示性

第四章章节测试

1、手指用来指物的时候,主要是使用它的
    a、活动功能
    b、指示功能
    c、预测功能
    d、尝味道的功能

2、用书包占座位是一种
    a、符号行为
    b、政治行为
    c、道德行为
    d、文化行为

3、重名多的主要原因是
    a、父母们思想独立
    b、重名容易记住
    c、重名更具区分性
    d、重名是文化印记

4、我们对家的记忆的主要对象是 ( )
    a、曾经就读的学校
    b、我们的名字
    c、工作
    d、家的指示符号

5、符号赋义的方式有
    a、想象
    b、像似
    c、指示
    d、传播
    e、规约

6、下列属于指示符号的有
    a、表情包
    b、厕所的男女标志
    c、路标
    d、人的姓名
    e、物主代词

7、让一个人的名字有效的途径有
    a、另一个人承认
    b、社会承认
    c、自己承认
    d、相关社群承认

8、下列使用了符号指示性的是
    a、收集名人用过的包
    b、请领导人的签名
    c、收藏歌星穿过的鞋
    d、请状元做广告
    e、规定一个字的读音

9、下列行为利用了手指的指示功能的有
    a、试探食物的冷热
    b、给别人指路
    c、握笔
    d、戴戒指
    e、手指识人术

10、指示符号是无理据的符号。

11、皇帝给人赐名赐姓的主要作用是用指示符号表示人的身份和地位。

12、提到玉兔就想起嫦娥是因为他们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13、人为的符号组合,可以通过社会群的不断重复而被放大,进而成为文化的因子。

14、“蒙太奇”利用了符号的指示性。

第五章 符号修辞

第五章章节测试

1、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情景反讽”:
    a、“事与愿违”
    b、“好心办坏事”
    c、“自贱取名”
    d、“命运作弄”

2、关于“反讽”,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反讽是符号对象的排斥冲突
    b、反讽“立其诚”
    c、反讽是“欲擒故纵,欲迎先拒”
    d、反讽充满表达与解释之间的张力

3、以下哪些属于“概念比喻”:
    a、“上下” 代表社会地位
    b、“左右” 代表政治立场
    c、“大小” 代表力量
    d、用大型野兽比喻“强权”

4、形成一个携带精神意义的象征,主要可采用哪几种方式:
    a、文化原型
    b、集体使用
    c、个人创建
    d、使用比喻

5、下面关于“象征”与“符号”的说法,那些是错误的?
    a、任何象征都必须表达抽象的精神意义
    b、“范冰冰成为了一个符号”
    c、当今社会品牌的主要建构方式是象征化
    d、任何人只要重复使用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可能变成象征。

6、任何新符号都是旧符号元素累积出来的新比喻。

7、象征,如同明喻、暗喻、提喻一样,属于比喻的一种亚类。

8、任何符号修辞格,都是概念比喻格。

9、任何符号,一旦被社会大量反复使用,都有可能成为象征。

10、反讽是把两个完全不相容的意义放在一个表达方式中。

第六章 文本

第六章章节测试

1、能使文本风格多样化的手法是
    a、使聚合轴变宽幅
    b、增强组合关系
    c、减少聚合轴上的可选项
    d、减弱组合关系

2、下列关于聚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聚合轴可称为选择轴,功能是比较与选择
    b、聚合是文本建构的方式,一旦文本构成,就退入幕后,因此是隐藏的
    c、聚合轴始终影响着文本的各种品质
    d、组合是聚合的根据,聚合是组合的投影

3、下面选项最能体现名牌通常选名人代言的符号学原理是
    a、名人是品牌符号价值的体现
    b、文本总是与一同出现的其他符号文本合起来解释
    c、寻找品牌代言人是宽幅选择
    d、名牌与名人才能构成组合关系

4、文本是符号的组合,如何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表意文本?
    a、聚合选择必须宽幅
    b、组合表意必须有意义的“合一性”
    c、组合表意可以随意搭配
    d、聚合选择必须窄幅

5、下列关于横向真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同一文本区隔出来的世界里,各种符号元素互相之间有“横向真实”
    b、“横向真实”是任何情节发生的先决条件
    c、“横向真实”是读者觉得文本世界真实的根本原因
    d、逼真性是文本内“横向真实”的前提条件

6、贾宝玉“能够”爱上林妹妹,但无法与现实世界的读者相恋的原因不包括
    a、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相互真实
    b、读者与贾宝玉之间有世界之隔
    c、读者隔着文本无法讨论贾宝玉的存在
    d、读者和贾宝玉之间不具有“横向真实”

7、任何符号文本的构成都离不开聚合与组合的双轴关系操作,在形成文本的过程中,选择先于组合。

8、完全孤立的符号可以表达意义。

9、在同一个文本区隔中,符号再现显现为相互关联的事实,从而形成“横向真实”。

期中测试

期中测试

1、解释意义( ),是符号的第一必要条件。
    a、在场
    b、出场
    c、不在场
    d、在现场

2、任何东西是符号还是物,取决于( )。
    a、它所在的位置
    b、特定场合的具体解释
    c、它的形象
    d、它的表现

3、任何符号都是( )的再现。
    a、片面
    b、全面
    c、侧面
    d、正面

4、仪式作为符号,对象在( ),解释项却在未来。
    a、现在
    b、过去
    c、未来
    d、瞬间

5、下列关于聚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组合是聚合的根据,聚合是组合的投影。
    b、聚合轴可称为选择轴,功能是比较与选择。
    c、聚合是文本建构的方式,一旦文本构成,就退入幕后,因此是隐藏的。
    d、聚合轴始终影响着文本的各种品质。

6、能使文本风格多样化的手法是( )。
    a、使聚合轴变宽幅
    b、增强组合关系
    c、减少聚合轴上的可选项
    d、减弱组合关系

7、“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用以下哪一个符号学理论解释?
    a、元语言
    b、符号任意性
    c、解释漩涡
    d、无限衍义

8、符号是用来( )。
    a、表达意义的
    b、传送意义的
    c、解释意义的
    d、解释意义,但解释的意义可以不固定

9、下面哪些对象和符号之间存在像似性?
    a、一个人和他的照片
    b、股票和它的升降曲线图
    c、两种连号码都一致的真假钱币
    d、倾泻的瀑布与爽快的个性

10、形成一个携带精神意义的象征,主要可采用哪几种方式:
    a、文化原型
    b、集体使用
    c、个人创建
    d、使用比喻

11、显性伴随文本包括:
    a、副文本
    b、型文本
    c、链文本
    d、前文本

12、关于伴随文本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副文本甚至比文本更醒目
    b、型文本是最重要的伴随文本
    c、任何文本不可能没有伴随文本
    d、伴随文本可能比文本具有更多的意义

13、符码,就是在符号表意中( )
    a、控制文本形成时意义的植入规则
    b、控制意义编织进入符号文本的规则
    c、控制解释时意义重建的规则
    d、控制符号文本解码时的意义转换规则

14、形成一个携带精神意义的象征,主要可采用哪几种方式:
    a、文化原型
    b、集体使用
    c、个人创建
    d、使用比喻

15、符号不一定有发送者。

16、符号是表达意义的,意义已经存在,等待符号来表达。

17、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绝对关联。

18、“蒙太奇”利用了符号的指示性。

19、反讽是把两个完全不相容的意义放在一个表达方式中。

20、任何符号,一旦被社会大量反复使用,都有可能成为象征。

21、在同一个文本区隔中,符号再现显现为相互关联的事实,从而形成“横向真实”。

22、中项的幅度大小是文化宽容度的指标。

23、艺术吸纳异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标出性的翻转。

24、当同层次元语言冲突产生解释漩涡时,可以取消两个冲突的解释中任意一个,另一个则成立。

25、当同层次元语言冲突产生解释冲突时,需要依靠再上一层次的元元语言来解决。

第七章 伴随文本

第七章章节测试

1、以下关于副文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副文本就是标题
    b、副文本比文本更重要
    c、副文本和文本两者是分离的
    d、副文本经常比文本更具决定意义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文本可独立表达任何意义
    b、书籍中的插图是一种链文本
    c、书籍的封面对书而言是副文本
    d、叶问3对于叶问4来说是前文本

3、显性伴随文本包括:
    a、副文本
    b、链文本
    c、前文本
    d、型文本

4、关于伴随文本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副文本甚至比文本更醒目
    b、型文本是最重要的伴随文本
    c、任何文本不可能没有伴随文本
    d、伴随文本可能比文本具有更多的意义

5、文本并不是单独被接受的,是和其他文本一起被理解的。

6、即便没有伴随文本,我们依旧可以理解文本。

7、一个文本不仅受制于先出文本,也受制于后出文本。

8、前文本这个概念与“文本间性”相似

第八章 标出性

第八章章节测试

1、在文化的标出性模式中,被标出的一方是
    a、正项
    b、异项
    c、中项
    d、视情况而定

2、在文化的对立项中,能够决定哪一方被标出的是
    a、正项
    b、异项
    c、中项
    d、视情况而定

3、在语言中,总存在着“说好话,用好词”的现象,人们倾向于问“多长”,“多重”,而不是“多短”,“多轻”,这可以用()的符号学原理解释。
    a、标出性
    b、像似性
    c、任意性
    d、武断性

4、下面哪一个不是当代艺术的特征?
    a、和宗教的功能混合
    b、追求自我标出
    c、泛审美化
    d、注重形式

5、文化的标出性模式中,正项和异项的关系是稳定不变的。

6、中项的幅度大小是文化宽容度的指标。

7、艺术吸纳异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标出性的翻转。

8、亚文化和反文化都属于异项,因此,它们都追求标出性上的翻转。

9、文化的标出性模可以在各个层次上偏边不一致,从而形成了复杂的张力,使得文化表现更加多样化。

第九章 元语言

第九章章节测试

1、“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中是主要使用哪一种元语言类型参与文本解释?
    a、自携元语言
    b、语境元语言
    c、能力元语言
    d、以上三种都包括

2、《水经注》可以被当做文学作品阅读,也可以被读者视为地理著作去学习,文本解释者主要使用哪一种元语言类型参与文本解释?
    a、自携元语言
    b、语境元语言
    c、能力元语言
    d、以上三种都包括

3、唐代青原惟信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文本解释者主要使用哪一种元语言类型参与解释?
    a、自携元语言
    b、语境元语言
    c、能力元语言
    d、以上三种都包括

4、“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什么从根本上决定“竹马”为“马”?
    a、“竹马”与“马”存在形象像似
    b、“竹马”与“马”存在功能像似
    c、“竹马”被社会规约指代为“马”
    d、以上三种都包括

5、“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用以下哪一个符号学理论解释?
    a、符号任意性
    b、解释漩涡
    c、元语言
    d、无限衍义

6、符码,就是在符号表意中
    a、控制文本形成时意义的植入规则
    b、控制意义编织进入符号文本的规则
    c、控制解释时意义重建的规则
    d、控制符号文本解码时的意义转换规则

7、解释符号文本时,每次只能使用相对应的某一类元语言集合。

8、解释漩涡中元语言只能出现在同层次?

9、当同层次元语言冲突产生解释漩涡时,可以取消两个冲突的解释中任意一个,另一个则成立。

10、当同层次元语言冲突产生解释冲突时,需要依靠再上一层次的元元语言来解决。

第十章 框架

第十章章节测试

1、一个事件是否处于叙述世界之内,主要取决于( )。
    a、文本的框架性特征
    b、文本内容是否科学
    c、叙述者的诚意
    d、文本是实体书还是以虚拟数据的方式存在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电影叙述才能有ng,小说、游戏、电视剧等均不可。
    b、ng镜头必然突破世界层次
    c、ng镜头的叙述功能在故事片和在纪录片中不同
    d、ng镜头都是有意拍摄的部分,不存在拍坏的材料。

3、以下叙述不存在时空和逻辑悖论的是:
    a、一个镜头叙述自身(作为摄像机)被拍摄的过程
    b、一部英语小说以现在时态描述作家写作这部小说的动作与过程
    c、宗教书籍中说自己的预言会在100年后成真
    d、石头a上的铭文说自己将在未来被刻在石头a上

4、叙述文本的内外框架,一定是实际存在的摄影器材或者人员。

5、叙述内世界的人物可以“向外”突破,而叙述外的主体也可以“向内”突破。

6、一旦叙述框架被突破,文本世界就不再是独立的世界。

7、预言式的自生叙述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祖母悖论

第十一章 观众参与

第十一章章节测试

1、下列情况属于“戏剧反讽”的有
    a、戏剧观众看着角色犯错误而扼腕顿足
    b、戏剧角色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
    c、戏剧观众认为朝台上大喊一声就可以扭转局面
    d、戏剧角色语言不符合其身份特征

2、能够体现出作者与隐含作者身份差别的是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b、“阳五古之贤人,作此《伴侣》。君何所知,轻敢议论!”
    c、“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假戏假看是情节参与者
    b、假戏真看是戏剧观众
    c、被演出世界属于演员和观众
    d、观众不会进入演出的再现框架内部

4、“戏剧反讽”指的是不同戏剧角色之间存在行为的冲突。

5、把体育比赛与日常生活区隔开来的是规则。

6、表达任何意义都必须要有符号身份。

7、能够加强演示文本不确定性的是情节的曲折。

8、文本身份可能比作者真正的人格更加强大。

期末考试

趣味符号学期末考试

1、物的缺失,( )成为符号。
    a、不可能
    b、不能
    c、绝对不能
    d、有可能

2、零符号就是( )的符号。
    a、物的缺失但仍被感知到携带意义
    b、没有意义
    c、没有符号
    d、什么也没有

3、关于“反讽”,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反讽是符号对象的排斥冲突
    b、反讽“立其诚”
    c、反讽是“欲擒故纵,欲迎先拒”
    d、反讽充满表达与解释之间的张力

4、在文化的对立项中,能够决定哪一方被标出的是( )。
    a、正项
    b、异项
    c、中项
    d、视情况而定

5、一个事件是否处于叙述世界之内,主要取决于( )。
    a、文本的框架性特征
    b、文本内容是否科学
    c、叙述者的诚意
    d、文本是实体书还是以虚拟数据的方式存在

6、符号是用来( )。
    a、表达意义的
    b、传送意义的
    c、解释意义的
    d、解释意义,但解释的意义可以不固定

7、下列情况属于“戏剧反讽”的有( )。
    a、戏剧观众看着角色犯错误而扼腕顿足
    b、戏剧角色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
    c、戏剧观众认为朝台上大喊一声就可以扭转局面
    d、戏剧角色语言不符合其身份特征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假戏假看是情节参与者
    b、假戏真看是戏剧观众
    c、被演出世界属于演员和观众
    d、观众不会进入演出的再现框架内部

9、符码,就是在符号表意中( )。
    a、控制文本形成时意义的植入规则
    b、控制意义编织进入符号文本的规则
    c、控制解释时意义重建的规则
    d、控制符号文本解码时的意义转换规则

10、显性伴随文本包括:
    a、副文本
    b、链文本
    c、型文本
    d、前文本

11、符号经常不依靠对象,而是反过来创造对象。

12、符号形式不完全是符号存在的方式。

13、符号不一定有发送者。

14、反讽是把两个完全不相容的意义放在一个表达方式中。

15、完全孤立的符号可以表达意义。

趣味符号学期末考试主观题试卷

1、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符号与实用物相互转化的例子。

2、请分别简述索绪尔符号二元论和皮尔斯符号三元划分的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并举例说明符号片面性的含义。

4、请简述符号标出的含义,并举出一个标出性翻转的例子。

5、请举例并结合相关知识解释反讽与悖论各自的意义和区别。

6、简述学习符号学对你自身的影响和意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