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mooc翻译理论与实践试题及答案-凯发k8天生赢家

地理答案 6521
第一章: 翻译概论

1.1 翻译的定义随堂测验

1、翻译就是指翻译行为。

2、翻译按其工作方式分为口译和笔译。

3、翻译还包括非言语符号翻译。

4、翻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1.2 翻译的标准随堂测验

1、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标准。

2、作为翻译标准的“信、达、雅”是严复提的。

3、奈达提出等值翻译标准。

4、傅雷提出了“神似”的翻译标准。

1.3 直译和意译随堂测验

1、直译和意译是最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

2、直译是一种既重原文内容又重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3、所谓意译,指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不拘泥于原文句型结构、语法形式和修辞手法的翻译方法。

1.4 零译和加注法随堂测验

1、自从有翻译活动,就存在零翻译现象。

2、零翻译亦称原形转译,是将原语符号原封不动地转入译语的特殊转译方式,所译对象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3、零翻译通常包括缩略语零翻译、词语零翻译、语句零翻译和语篇零翻译。

1.5 形译和解释性翻译随堂测验

1、形译,也称像译,指翻译时通过具体形象直接表达原义,实物形状由译语文字直接显示或由译语词语的主要义素间接显示

2、所谓字形翻译,是指原语的字形被等值的译语字形所替换。

3、释义法实际上是一种意译法。它是指抛弃原文的具体语言表达形式,采用解释性的方式来翻译原文的意思。

1.6 音译原则随堂测验

1、音译,顾名思义,就是照着原文的读音翻译。

2、词语音译有利也有弊。

3、有些缩略词语音译,具有用词精简而又指意明确的效果。

test 1

1、翻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2、奈达提出了“神似”的翻译标准。

3、所谓意译,指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不拘泥于原文句型结构、语法形式和修辞手法的翻译方法。

4、零翻译通常包括缩略语零翻译、词语零翻译、语句零翻译和语篇零翻译。

5、释义法实际上是一种意译法。它是指抛弃原文的具体语言表达形式,采用解释性的方式来翻译原文的意思。

6、有些缩略词语音译,具有用词精简而又指意明确的效果。

7、翻译就是指翻译行为。

8、翻译按其工作方式分为口译和笔译。

9、作为翻译标准的“信、达、雅”是傅雷提的。

10、直译和意译是最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

单元作业1

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一词多义。

第二章:词语意义

test 2

1、“词”是比短语小、比音段大的一种结构,可以根据表示方法、表现的思想、或者纯形式范畴而得出不同的定义。

2、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语用关系。

3、mother,mum,mummy,mama 和female parent 几个词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不相同的。

4、“概念意义”是我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

5、内涵意义又称含蓄的意义,是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意义。实际上它是指称意义的引申。

6、因使用场合的不同,词语会在语言交际中显出不同的“风格意义”。

7、1. “情感意义”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和态度。

8、词语有感情色彩,有褒贬之分,这就是情感意义。

9、词义关系是一种纵聚合关系,是一个句子中词与词间可以替换的关系。

10、搭配是词与词间的横组合关系,是一个词和另一个词共同出现的可能性。

第三章:词语翻译

test 3

1、无法根据词类确定词义。

2、上下文是决定词义的关键要素。

3、确定词义有时也需要逻辑知识。

4、所谓“术语”在本质上就是索绪尔所定义的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语言统一体。

5、数字缩略式术语,宜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所谓同实异名是指有多个术语名词表达同一概念。

7、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土壤,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8、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码转换,也是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9、文化词语可分为两大类:文化词和文化含义词。

10、缩略语所具有百科性词语的性质。

单元作业 2

1、翻译下列句子,巧用四字词组。

第六章:词语翻译的重复与增减

test 4

1、重复法是一种翻译技巧。

2、英语原文没有重复,汉译时可采用内容重复而不是形式重复的手段。

3、根据意义上或修辞上的需要可以增词。

4、可在具体名词后增加名词。

5、可在不及物动词后面增加名词。

6、在双语符号的转换过程中,从译文的可接受性出发,对源语结构作些调整或增减词语是必要的。

7、汉语的重复现象有两种:一是同词重复;二是异词同义重复。

8、减词是从汉语角度看在译文表达中省去原文中多余的词。

9、省译并不减少词汇所表达的实际概念,丝毫不影响原文的思想内容。

10、在英语中,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作为句子成分,但在表示语法关系时是可用可不用的。

第七章: 定语从句翻译

第三次作业

1、1. he who has never tasted what is bitter does not know what is sweet. 2. space and oceans are the new world which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explore. 3. his laughter, which was infectious, broke the silence. 4. i told the story to john, who told it to his brother. 5. we wish to express our satisfaction at this to the special committee, whose activities deserve to be encouraged.

第十二章:契约文体翻译

test 5

1、契约语言属于法律语言的范畴。

2、契约语言要求条理清晰、纲清目明,句法力求简洁明了,尽力避免拖沓的铺述性或描述性扩展句。

3、契约文体不属于庄严体。

4、契约属于法律范畴。它是规定缔约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5、契约翻译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

6、契约翻译应少用代词,因为代词使用过多会引起含混现象,指代不明,从而产生歧义。

期末考试

191翻译期末试卷

1、翻译就是指翻译行为。

2、翻译按其工作方式分为口译和笔译。

3、翻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4、作为翻译标准的“信、达、雅”是奈达提的。

5、奈达提出等值翻译标准。

6、钱钟书提出了“神似”的翻译标准。

7、直译是一种既重原文内容又重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8、所谓意译,指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不拘泥于原文句型结构、语法形式和修辞手法的翻译方法。

9、自从有翻译活动,就存在零翻译现象。

10、释义法实际上是一种意译法。它是指抛弃原文的具体语言表达形式,采用解释性的方式来翻译原文的意思。

11、有些缩略词语音译,具有用词精简而又指意明确的效果。

12、词语的内涵意义往往不需要在语境中就能体现出来。

13、在学习英语词汇时,要特别分析那些通过“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或“风格意义”表现出来的“感情意义”。

14、搭配是词与词间的横组合关系,是一个词和另一个词共同出现的可能性。

15、上下义关系(hyponymy)体现的是一种“类属关系”,反映在自然现象的分类体系上,也反映在人类制造的物品的分类关系上,但是这种层次关系既不全面又不准确。

16、语境就是指上下文。

17、“语境”(context)的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

18、上下文是决定词义的关键要素。

19、所谓“术语”在本质上就是索绪尔所定义的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语言统一体。

20、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土壤,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21、翻译就是一种依靠语码转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22、汉语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汉语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23、汉语句子紧凑严密,呈树型结构,这是因为有各种连接词起粘合剂的作用。

24、英语的词缀数量繁多、种类齐全,构词能力强。

25、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c)。

26、根据交际功能英汉语言句子都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大类。

27、根据意义上或修辞上的需要可以增词。

28、省译并不减少词汇所表达的实际概念,丝毫不影响原文的思想内容。

29、定语从句翻译成汉语时一定放在中心词前面。

30、英译汉时,有时单词可以译成句子。

31、英语的肯定句一定翻译成汉语的肯定句。

32、英语和汉语一样,可用委婉语和反语来表达否定的意思。

33、对于用阿拉伯数码或文字表示的较大的数量,翻译时可换算成汉语习用的单位即“万”“亿”作为单位来表示。

34、表示数量的单位,目前常采用的有三种:中国制、大陆制(美、法及欧洲大多数国家采用)和英国制(英、德两国采用),大多数科技文献是采用大陆制。

35、1. 英语中凡是表示倍数的增加,都包括底数在内,表示的是增加后的结果。

36、英语是非形态语言,并不注重句法结构形式上的完整,只要在上下文中句义清楚,省去句中的主语或其他成分就是常见的,因此英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其所突出的是主题而不是主语。

37、功能翻译理论是以“译文功能论”为中心,是对传统“等值观”翻译理论的一颠覆。

38、“shall”在契约语言中,具有特殊的含义,表示法律上可以强制执行的义务,与should同义。

39、大量使用动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

40、关于语言是否可译的问题,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可译论和不可译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