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单元测验1、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b、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c、稀土元素
d、过渡金属
2、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光源的作用是
a、得到特定波长和强度的锐线光谱
b、将试样中的杂质除去,消除干扰
c、提供足够能量使试样灰化
d、提供足够能量使被测元素熔融、蒸发、离解和激发
3、在内标法中内标元素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
a、必须是基体元素中最大的
b、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激发电位
c、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电离电位
d、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
4、在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用与标准光谱比较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
a、铁谱
b、铜谱
c、碳谱
d、氢谱
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c、原子内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d、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6、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不能确定试样元素的价态
7、icp光源的突出特点是温度高,背景干扰小,灵敏度和稳定性高,线性范围宽,但自吸严重。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单元测验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中,光源辐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 吸收
a、离子
b、分子
c、基态原子
d、激发态原子
2、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空心阴极灯
b、火焰
c、原子化器
d、分光系统
3、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以下测定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
a、在保证稳定和适宜光强下,尽量选用最低的灯电流
b、总是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为分析线
c、对碱金属分析,总是选用乙炔-空气火焰
d、由于谱线重叠的概率较小,选择使用较宽的狭缝宽度
4、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如果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
a、工作曲线法
b、内标法
c、标准加入法
d、间接测定法
5、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塞曼效应用来消除
a、物理干扰
b、背景干扰
c、化学干扰
d、电离干扰
6、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a、盐酸
b、磷酸
c、钠
d、镁
7、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采取哪种措施进行补救是不适当的
a、加入释放剂
b、加入保护剂
c、提高火焰温度
d、改变光谱通带
8、原子吸收测定时,调节燃烧器高度的目的是
a、控制燃烧速度
b、增加燃气和助燃气预混时间
c、提高试样雾化效率
d、选择合适的吸收区域
9、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
a、火焰
b、空心阴极灯
c、氙灯
d、交流电弧
10、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11、原子光谱理论上应该是线光谱,原子吸收谱线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元测验1、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 ) 。
a、200nm~400nm
b、400nm~800nm
c、500nm~1000nm
d、800nm~1000nm
2、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 )。
a、一氯甲烷
b、丙酮
c、1,3-丁二醇
d、甲醇
3、以下跃迁中哪种跃迁所需能量最大( )?
a、σ→σ*
b、π→π*
c、n→σ*
d、n→π*
4、在光学分析法中,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
a、原子光谱
b、分子光谱
c、可见分子光谱
d、红外光谱
5、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的入射光为( )。
a、白光
b、单色光
c、可见光
d、紫外光
6、在光度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
a、调节仪器透光度的零点
b、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c、消除溶剂和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d、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不需要的光波
7、紫外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但其基本组成的部件中没有( )。
a、光源
b、吸收池
c、乙炔钢瓶
d、检测器
8、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被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光的波长位置( )。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但吸收峰高度降低
d、不移动,但吸收峰高度增加
9、朗伯比尔定律既适用于aas的定量分析,又适用于uv-vis和ir的定量分析。( )
第六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2红外光谱分析法单元测验1、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kbr 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a、kbr 晶体在4000~400cm-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b、kbr 在4000~400 cm-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c、kbr 在4000~400 cm-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d、在4000~400 cm-1 范围内, kbr 对红外无反射
2、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a、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b、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因为分子中有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
d、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3、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分子振动- 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4、红外光谱法试样可以是
a、水溶液
b、含游离水
c、含结晶水
d、不含水
5、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 有吸收峰, 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a、ch3-cho
b、ch3-co-ch3
c、ch3-choh-ch3
d、ch3-o-ch2-ch3
6、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a、h20
b、co2
c、hcl
d、n2
7、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 产生红外吸收谱图, 其分子结构必然是
a、具有不饱和键
b、具有共轭体系
c、发生偶极矩的净变化
d、具有对称性
8、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b、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c、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d、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
第十章 色谱分析法-3色谱分析法单元测验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保留值
b、峰面积
c、分离度
d、半峰宽
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半峰宽
d、峰面积
3、色谱流出曲线可以获得以下重要信息
a、色谱图上出现4个色谱峰,可以判断样品中最多含有4个组分
b、标准偏差是指正常色谱峰的两个拐点间距离的一半
c、保留时间指流动相流过色谱柱的时间
d、半峰宽是指正常色谱峰的两个拐点间距离的一半
4、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沸点高低
b、熔点高低
c、相似相溶
d、化学稳定性
5、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异构体
b、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6、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7、下面哪一个不是谱带展宽柱内效应
a、涡流扩散
b、检测器死体积大
c、传质阻力
d、分子扩散
8、在气相色谱中,调整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组分与载气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组分
d、载气与固定相
9、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10、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沸点差
b、温度差
c、吸光度
d、分配系数
11、在色谱流出曲线上,相邻两峰间距离决定于
a、两组分分配系数
b、扩散速度
c、理论塔板数
d、塔板高度
12、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13、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柱长增加一倍,则理论塔板数()(忽略柱外死体积)
a、不变
b、增加一倍
c、增加两倍
d、减小两倍
14、van deemter方程式主要阐述了
a、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
c、色谱峰扩张,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
d、塔板高度的计算
15、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6、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第九章 电化学分析法-2电化学分析法单元测验1、ph电极 电极类型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第三类电极
d、零类电极
e、膜电极
2、在电位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
a、成正比
b、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
c、的对数成正比
d、符合能斯特公式的关系
3、玻璃电极产生的酸差和碱差是指
a、测na 时,产生碱差;测h 时,产生酸差
b、测oh-时,产生碱差;测h 时,产生酸差
c、测定ph高时,产生碱差;测定ph低时,产生酸差
d、测poh时,产生碱差;测ph时,产生酸差
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估计电极的检出限
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校正方法误差
d、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5、下列不属于玻璃电极的组成部分的是
a、ag-agcl电极
b、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饱和kcl溶液
d、玻璃管
6、当金属插入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为
a、液接电位
b、电极电位
c、电动势
d、膜电位
7、电位法测定水中f-离子含量时,加入tisab溶液,其中nacl的作用是
a、控制溶液的ph在一定的范围内
b、使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值
c、掩蔽al3 、fe3 干扰离子
d、加快响应时间
期末考试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客观题1、要求把试样首先制成溶液, 然后将试液雾化, 以气溶胶的方式引入光源的激发区进行激发的激发光源是
a、火花
b、直流电弧
c、低压交流电弧
d、等离子体激发光源
2、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d、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3、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a、暗箱
b、感光板
c、硒光电池
d、光电倍增管
4、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若有干扰元素的共振线与被测元素的共振线重叠时,
a、将使测定结果偏高
b、将使测定结果偏低
c、产生的影响无法确定
d、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5、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单色器
a、位于原子化装置之前,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b、位于原子化装置之后,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c、位于原子化装置之前,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
d、位于原子化装置之后,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
6、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于氧化物熔点较高的元素,可选用
a、化学计量火焰
b、贫燃火焰
c、电火花
d、富燃火焰
7、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中的光源是
a、钨灯
b、氘灯
c、能斯特灯
d、空心阴极灯
8、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中,频率最小的是
a、x射线区
b、红外光区
c、无线电波区
d、可见光区
9、在光度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a、调节仪器透光度的零点
b、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c、消除溶剂和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d、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不需要的光波
10、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说明
a、该物质的浓度很大
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强
d、测定该物质的方法的灵敏度低
11、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校正方法误差
d、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12、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约为12的碱性试液,测得ph比实际值
a、大
b、小
c、两者相等
d、难以确定
13、离子选择电极中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浓度时产生的误差比电位法中的标准曲线法
a、大
b、小
c、差不多
d、两者都较小
14、玻璃电极的活化是为了
a、清洗电极表面
b、降低不对称电位
c、更好地形成水化层
d、降低液接电位
15、离子选择电极测量所产生的浓度的相对误差
a、只与离子的价数有关
b、只与测量的电位有关
c、与离子价数和浓度有关
d、与离子价数和测量电位有关;而与测量体积和离子浓度无关
16、以下术语()不是描述色谱峰宽的
a、标准差
b、半峰宽
c、容量因子
d、基线宽度
17、衡量色谱柱柱效的指标是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
18、用分配柱色谱法分离a、b、c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分配系数ka>kb>kc,则其保留时间的大小顺序应为
a、a>b>c
b、b
c、a d、a
19、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20、在定量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进样量越大,则
a、半峰宽比例增大
b、半峰宽不变
c、半峰宽减小
d、保留时间增长
21、提高色谱柱柱效的不可行方法是
a、降低固定相的粒度分布
b、增加柱长
c、匀浆装柱
d、减小流速
22、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可以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所以原子光谱是由众多条光谱线按一定顺序组成。
23、自吸现象与待测元素的浓度有关,浓度越低,自吸现象越严重。
24、原子发射光谱既能用来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又能给出物质分子结构、价态和状态等信息。
25、原子发射光谱内标法选择内标元素的条件之一是内标元素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激发电位。
26、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1%的钾盐溶液,其作用是提高火焰温度
27、原子发射光谱中判断元素是否存在的条件是必须将该元素的所有谱线全部检出。
28、原子光谱理论上是线光谱, 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2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采用标准加入法时,可以消除基体效应产生的干扰。
30、原子化器的功能是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变成能够吸收特征原子谱线的气态原子。
31、最大吸收波长是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
32、光度计的光源要有足够的辐射强度且要稳定,并辐射强度不随波长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33、单色器中色散元件主要有棱镜和光栅两大类
34、朗伯比耳定律仅适用于可见光和紫外光,利用这一原理得到了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35、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成线性关系
36、标准加入法中,所加入的标准溶液的体积要小,浓度相对要大
37、所有电位分析测定方法中都必须加入tisab
38、根据色谱峰的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39、色谱中的保留时间是流动相流过色谱柱的时间。
40、分配系数k只与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有关。
41、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